第(2/3)页 独裁者的支持者在接下来的政治清算中被迫逃亡了共和国北部,并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叛军,宣布要为独裁者复仇,这支叛军起初并不获得平民的支持,但在随后,他们一改独裁者统治时期的政策,在其占领区内颁布了大量新的政策,一改以往的残暴印象。 叛军的新政策让他们获得了占领区内的平民的支持,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幕后支持,叛军的势力越做越大,并逐渐占领整个共和国北部地区。 反观共和国政府军,在独裁者遇刺后,共和国的军队便四分五裂了,支持独裁者的将军们妄图率军发动政变,却被迅速镇压下去,换来的代价是政府军的实力遭到了更大的损失,而其余没有参加政变的忠于独裁者的军官们见势不妙,直接带着自己的部下逃往北边。 就这样,叛军占据着国家的北部,政府军还控制着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,双方分裂的局势就此形成。而在接下来几年的战争中,双方的战线围绕着中部地区展开,数以万计的士兵在昔日富饶的中部地区战死,无数炮弹几乎将这里的土地犁了几个来回。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内战爆发的第五年,也就是查理称帝的前一年,叛军深知继续这样僵持下去只会让获胜更加遥遥无期,因此他们直接求助了一直在幕后支持自己的外国势力,后者因此公然出兵,对丹斯共和国宣战。 在他国军队参战后,本就艰难的共和国政府军的局势更加不利,他们在中部地区构筑的防线被突破,被迫节节败退,共和国也不得不向他国寻求援助。 直到他们找上了帝国。 然而即便是查理领导的帝国,在弄清楚丹斯共和国国内的形式后,也觉得只凭借政府军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胜利的,甚至他们被叛军消灭也只是时间问题。 当然,丹斯政府也不是必败的死局,要是帝国真的想要帮助他们打赢这场内战,只需要投入一个军的兵力,就能将叛军和他国军队组成的联军硬生生推回去,力挽狂澜。 不过查理并不认为他有必要这样做,他只想要顺势将丹斯共和国的阿托纳港拿过来,增加帝国在马恩斯大洲上的影响力,其余的,他兴趣并不大。 这也是他额外授意亚森就派兵参战的兵力数量上进行修改的原因,一个师的兵力扔进去也没办法对战局起到任何作用,倒还不如减少兵力,这样也能减少兵员损失。 第(2/3)页